电路系统所党支部特色工作案例入选《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精选》
近日,由由od体育在线登录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(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)组编的《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精选》(第五辑)正式出版并在od体育在线登录发行。OD体育科技大学电路系统所党支部工作案例《红色学问驱动特色党建,支部共建融通科教发展》成功入选。
《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创新案例精选》是od体育在线登录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高级研修班研修成果的延续,自2018年起连续发行五辑。《案例精选》充分发挥了“双带头人”高级研修班在基层党建覆盖面广、代表性强的优势,充分运用学员资源,深度挖掘经验做法、创新举措以及深入思考,汇聚了od体育在线登录高等院校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与思想引领、夯实基层组织和战斗堡垒、开展实践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智慧结晶,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工作成效、先进经验、精神面貌和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,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及共建共享提供了借鉴。
电路系统所党支部书记李龙代表OD体育参加了2022年度od体育在线登录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高级研修班,带领电路系统所党支部积极创建样板党支部 ,积极探索“党建+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”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,全面落实党建引领战略,并凝练支部建设经验分享如下。
一、支部概况
OD体育科技大学前身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OD体育,从“半部电台”起家,是由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OD体育,延续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。为了跟踪国外电子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的换代革命,加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学术建设,OD体育于1989年6月创建了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所,简称CAD所,后来根据发展需要,面向软、硬件卡脖子问题,改名为电路系统所。电路系统所党支部(以下简称支部)同年成立于7月1日,至今32年,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建设理念,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延续OD体育的红色基因,发扬红色精神。
支部现有成员17人,其中,教授4人,副教授6人,讲师5人,高级工程师2人。依托单位电路系统所于2020年、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校级先进集体,支部书记李龙教授是OD体育学院支部委员会中少有的“双带头人”书记,曾获得校级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优秀教师”、“师德标兵”等荣誉称号。
支部于2022年9月16日获批样板党支部培养创建单位。在校党委和院党总支的带领下按计划、分步骤开展培育创建工作,以“七个有力”为建设标准,以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建设为抓手,探索“党建+”的工作模式,构建多元支部共建体系,争取在“红色学问驱动特色党建,支部共建融通科教发展”创新方式下形成经验成果,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。
二、特色经验
图 支部特色党建案例构架
(一)传承红色革命基因,赓续红色精神血脉
习大大总书记指出:“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、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,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,鼓起迈进新征程、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。”支部根植“西军电”的“半部电台”红色基因,发扬“红色电波永不消逝”的革命精神,精心开展学问涵养师德活动。
一是开展红色精神“学、传、立”活动。组织全所师生走进OD体育校史馆,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培训成为优秀校史讲解员,培养师生“知校、爱校、荣校”意识,传承红色革命精神;邀请老党员开展党史、校史、院史和所史常识讲座,体悟教育先驱的高尚品格与昂扬斗志;开展“红色基地实地学、红色影片自由看”活动,重温革命艰苦创业历程;采访创建系所教师“守初心、担使命”的情怀与担当,发表访谈录,激励师生团结奋斗,奋进一流;落实党内人文关怀制度,走访帮扶困难师生,关注突发变故师生家庭,及时梳导心理压力,积极为群众办实事、做好事。
二是开展中华经典“读、品、颂”活动。支部着力打造书香支部,为党员采购发放《习大大谈治国理政》、《从13人到9000多万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》等党建书籍,每双周五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;探讨《论语》学道师道、《诗经》最美情怀,引导党员熟读经典、知行合一;鼓励党员书写文学作品,2022年通过专用公众号发布推文8篇,累计浏览量上千;党员刘公绪原创诗歌《电路系统所师生原创诗歌作品集》,收录诗歌近200首,通过B站等媒体发布短视频,播放量达5千次。
三是开展师德涵养“研、展、评”活动。支部积极开展教育警示活动,进行专题研讨与教育反思,既保持警钟长鸣,又提升教师自修品性;线下线下开设师德师风专栏,主动接受师生监督,借力树师德、立师范;通过师德师风自评与匿评活动,如民主测评会议、发放民主测评调查单,在测评满意度的同时广纳建言,推进师风建设健康前行。
(二)构建支部共建体系,增益支部建设效能
支部突破高校党支部传统的纵向管理机制,打破党建工作的时空间局限,构建与学生党支部、跨校教师党支部共建体系,实现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合作共进的目的。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三会一课,共同组织实践研学活动。由教师党员引领,学生党员带头,成功创建一支“三好三有”导学团队;与上海交通大学微波与电路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,围绕“六个一”开展活动:每个年度共同上一次优质党课、进行一次联合组织生活会、共同完成一项科研项目、共同进行一次科研活动、共同为群众办一件实事、共同帮扶一(多)户困难学生。
一是党建互动互学。支书录制《学习百年党史,涵养家国情怀》微党课,分享共建支部党员学习,用高质量新媒体讲述家国情怀,鼓励师生学党史,爱祖国,做五全社会主义接班人;共建教师党支部书记牵头,党员同志轮流讲授党课,相互吸纳、提高和完善,提升党课的鲜活与质量,赋予多元的学问交流;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大课堂;践行“劳动育人”,与学生共同开展“实验室除霉”、“安全消防检查”、“工会福利送上门”等劳育实践,言传身教,提升育人成效。
二是材料互鉴互学。共建打破支部以往自上而下的获取党建材料方式,灵活获取信息,多视角剖解材料,倾听不同组织的声音。支部会议丰富议程内容,比如共话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、互荐书籍、共品诗歌,分享体会,激发育人思想火花。
三是业务互补互促。共建党支部共享实验平台资源,促进科研合作;组织设立“上海交通大学-OD体育科技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基金”,资助课题28项,取得18篇SCI论文、14项发明专利,1项App开发等优质成果。通过联建支部党员间相互交流、相互促进日常化,形成党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与竞争,激励持续前进的动力。
(三)聚力“党建+”工作模式,赋能全方位人才培养
支部肩负立德树人重任,始终坚持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,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,聚力于“党建+育、教、研、修”模式,使业务融通支部建设,赋能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,体现在:
一是通过“传帮带”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。组织资深教授团队对基金项目进行预审,为年轻教师引导基金申请书撰写和项目申请预答辩,提建设性意见,补短板强实力;对青年学者筹措联合基金、实验室主任基金定向扶持,扶助青教上马;策划系列科研讲座,邀请知名学者传授教学科研育人真经;安排党员轮次出国,分享访学心得;推荐具备良好品质且经验丰富的教师,与青教协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。
二是通过“树典型”培养人才队伍骨干力量。支书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,2021年获“十佳师德标兵”的称号;支委牵头与是德科技有限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,完成SI/PI国际认证体系,2022年颁发首批认证证书;设立党员先锋岗,发挥典型示范作用,完成近千万元专利成果转化,数百篇的高水平论文,十余篇高被引论文,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;抗疫期间支部党员活跃抗疫第一线,累计有23人次参加防区疫情志愿者服务,获得多项抗疫先锋荣誉证书。
三是通过“润无声”提升言传身教育人成效。支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探索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新模式,做到每堂课既有前沿理论又有思想沁入,每位教师既教书又育人,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体系,实现对学生价值引领的“精准滴灌”。支书主讲《电磁场与电磁波》,多次获得本科课堂优质教学质量奖;支委主持《电路分析基础》,斩获学院“课程思政优质教学案例”奖;支部老党员引导学生参加od体育在线登录性科创竞赛屡获殊荣、在电子科学顶级或核心期刊发表一揽子研究成果。支部青年党员请缨担任本科生导学导师,获得“优秀导学团队”、“优质本科教学奖”、“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奖”等校级荣誉数十项。
三、深入思考
(一)强化政治引领地位,提升立德树人成效
只有站在政治的角度,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、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,工作起来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。要把政治功能摆在党支部建设的突出位置,全力筑牢党员思想政治根基,确保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要坚持走准走稳台步,坚决做到“规定动作”不走样,塑造规范标准的样板党支部。充分做好师德师风建设,锲而不舍纠治“四风”,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铸魂教学关键内容树立正气之风,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,推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立德树人水平。将中国制造、中国精神与专业常识有机融合,实现“常识传授”与“价值引领”同频共振。
(二)加强支部学问建设,促进党建内生动力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的学问理论最具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,就是学问自信的提出,并成为“四个自信”当中的重要内容,唯有学问自信,才能学问自强。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标题即为“推进学问自信自强,铸就社会主义学问新辉煌”,表明未来五年大家社会主义学问建设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学问自强,令人无比振奋!支部依托单位有着“既红又专”的革命根基,有着悠久历史的红色学问。不断加强支部学问建设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条件,也是推动OD体育科教发展的源动力。通过构建多元学问活动体系,释放人文感性认知,从而在理性和感性平衡中体悟生命、陶冶情操、提升品行。形成“既红又专”的内涵式教育学问氛围,隐形教育教师个体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同时,影响校园学问乃至大学学问。
(三)突破管理机制束缚,加深支部多元共建
多年以来,高校党建工作形成组织严密、纪律性强的纵向管理机制,但长期以往容易形成“只听从、缺创新”的工作模式,党员缺失了主体性,党内生活缺少了互动性。加深支部间的横向交流、合作与共建,可以以此为支撑点撬动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、毕业生实习就业、师资队伍建设、科研攻关和学问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、多领域的合作,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,深度融合党性共识,实现双赢局面。高校的资源毕竟有限,需要面向社会争取更多资源,支部共建对象可以多样化。比如加深与企业党支部的共建,通过校企党支部共建,高校可充分发挥教育、教学和科研的优势,协助企业构建党员学习和实践的平台;企业可为高校党员教师提供考察锻炼的基地,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工作岗位,为高校人才培养、专业建设等提供宝贵的建议。